当前所在页面:首页 > 新闻中心

2020年中国数字支付产业链全景图及投资前景分析

发布时间: 2024-01-04 23:01:05 |   作者: 新闻中心

  数字支付,主要是指借助计算机、智能设备等硬件设施和通信技术、AI和信息安全等数字科学技术手段实现的数字化支付方式。

  纵观世界支付体系先后经历了实物支付、信用支付、电子支付三个发展阶段。目前,实物支付已经基本消失,信用支付和电子支付成为现代支付体系的主要构成。而隶属于电子支付的数字支付,是现代支付体系的主要创新方向。大体看来,我国数字支付产业链最重要的包含三个层次:硬件设备、技术方法以及场景应用层。

  相比传统POS机,智能POS不但能够对多种支付方式提供支持,还能够凭借机器中搭载的智能操作平台,实现商户在一机上订单的归集和管理、会员触达和营销以及店铺经营分析统计等功能。智能POS相对于传统POS而言的最大变革就在于其开放性、可扩展性强,使日后基于操作平台丰富的增值服务开发成为可能。

  2015-2018年中国联网POS机具数量持续增加,2019年POS机具数量下降至3089.28万台,全国每万人对应的POS机具数量221.39台。

  顺应码支付,DCEP带来智能POS机改造需求。假设POS机数量增速稳定在10%以下,则2020年及以后数量约为4000万台水平。据阿里巴巴(1688)批发网信息,主流智能POS机售价在1200-2000元,中枢约为1600元基于以上量、价现状及假设,保守、中性、乐观假设下的POS机改造市场空间为128/320/640亿元。

  电子价签是一种在商超百货等经营场所,用来显示价格信息的电子屏幕类标签。区别于纸质价签,电子价签可便捷打通线上线下,可以通过无线网络与线下场景数据库相连,实时、准确地显示商品的价格信息。伴随中国新零售行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电子价签在中国市场快速发展。

  2016年电子价签出货量仅200万片,2019年增至1200万片。由于目前电子价签的市场渗透率只有3%-5%左右,随着电子价签价格的持续下降和外部外因的影响,电子价签的应用场景范围将会继续扩大,而区域内领先的零售企业将逐步扩大应用规模,发货量将继续增加。预计2022年电子价出货量将达12000万片。

  近几年,电子价签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16年电子价签市场规模仅2亿元,2019年突破10亿元。电子价签市场规模背后的增长因素主要有三个,第一是国内人力成本的持续上升,电子价签的降本增效特性开始突显,并因此得到更多应用;第二是方案企业对下游用户的市场教育不断加深,用户对电子价签的认可度将会上升;第三是方案企业的品牌效应厚积薄发,渠道优势在慢慢体现,出货量保持增长。预计2022年电子价签将达百亿市场。

  生物识别为数字支付提供“天然密码“,能够解决支付场景端“身份验真”或者“活体唯一识别”的问题。生物识别即基于人体的生物学特征,将计算机、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通过深度学习算法模型进行身份识别验证的技术。具体而言,生物识别技术又可分为指纹识别、掌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步态识别等不同技术类别,接下来重点介绍人脸识别。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近年来,AI在国内狂飙突进,科技巨头扎堆布局,慢慢的变多的产业资本也开始关注人脸识别。2015年以来,国家持续出台利好政策,推动了人脸识别在金融、安防、医疗等领域的应用,为中国人脸识别行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据央视财经报道,2010-2018年我国人脸识别行业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0.7%。2018年,我国人脸识别行业市场规模为25.1亿元,预计到2024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00亿元。

  根据企查查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14日,全国共有10443家企业名/产品、品牌或营业范围含“人脸识别”,且状态为在业、存续的企业(简称“人脸识别相关企业”)。从成立时间来看,近五年来,人脸识别公司数持续不断的增加。2019年共成立了1955家,截至目前,全国新增1139家人脸识别相关企业。

  物联网是网络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机、物的互联互通。物联网技术将加速支付向数字化方向演进,将资金账户和设备ID连接,有望实现万物皆可支付。

  近几年,全国物联网保持比较高的上涨的速度。2014年,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突破6000亿元,同比增长24%;截止到2015年底,随着物联网信息处理和应用服务等产业的发展,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增至7500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5%。

  十三五以来,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到2018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达到1.43万亿元。中国物联网最终用户规模庞大,预计2020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将突破2万亿。

  随着5G的加速到来,移动电子设备对物联网网络的访问将大幅度的增加,慢慢的变多的物联网数据将掌握在更多人的手中。而更多的企业抓住风口率先起航,向物联网这一新物种布局。目前,物联网领域已经涌现了一些优秀企业,如华为、阿里云、海尔智家、新华三、海康威视、中移物联网、小米IoT等物联网企业。

  如果说生物识别和物联网技术是数字支付科技的手和脚,实现了人和物的互联互通,那人工智能就是未来数字支付的大脑和中枢神经。人工智能为支付提供应对海量交易的智能并行计算能力、智能决策的算法能力和数据管理与智能分析能力,助力支付向更安全、智能和人性化的方向迈进。

  经初步统计,2019年全球新一代AI产业规模突破700亿美元。据预测,到2022年全球AI产业规模将超1600亿美元,2018-2022年的年均增长率达到31.6%。

  我国政府格外的重视人工智能的技术进步与产业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已上升国家战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渐成熟,科技、制造业等业界巨头布局的深入,应用场景继续扩展,中国AI市场规模逐年攀升。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AI市场规模约为339亿元,增长率达到56.2%。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在AI市场规模有望超700亿元。

  从集中式记账到分布式记账,从增删改查到不可篡改,从单方维护到多方维护,从外挂合约到内置合约,区块链集合分布式存储、追溯序列、多节点共识共享等多项技术方法构建了一个全新的信任体系。其最主要的应用价值在于解决信任和安全的问题,同时可实现交易的降本增效。区块链技术在票据支付、数字货币、跨境交易等支付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据IDC《全球半年度区块链支出指南》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区块链市场支出规模约为8300万美元,2018年中国区块链市场支出规模约达1.6亿美元。现阶段区块链的总体市场规模较小,是因为市场上的区块链项目多处于尝试阶段,投入不大。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了区块链的潜力,计划在未来增加预算。受此影响,中国区块链市场迎来迅速增加,2019年中国区块链市场支出规模约为3亿美元左右。到2022年末,中国区块链市场支出规模预计达到14.2亿美元。

  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12月,我国提供区块链专业方面技术支持、产品、解决方案等服务,且有投入或产出的区块链企业突破1000家。纵观近五年我国区块链公司数,处于迅速增加时期,更有更多的大型互联网公司布局区块链。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区块链企业。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讯有限公司、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以及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被评为2019中国区块链百强企业。

  网络安全产品及服务包括安全设备、安全软件、安全服务。其中,安全设备包括身份认证和鉴定、密码、安全审计、VPN/防火墙、入侵检测与防御、统一威胁管理等。安全软件包括安全管理系统、安全监测与分析系统等。安全服务包括安全培训服务、安全管理与检测服务、安全咨询服务等。

  目前,我国网络安全产品和服务整体发展较为稳固、技术布局相对完整,网络安全市场支出一直增长。根据预测,2020年中国网络安全市场总体支出或达78.9亿美元,同比增长11%。其中,安全硬件在中国整体网络安全支出中将占据主导地位。

  虽然我国网络安全产品和服务均得到发展,但目前我国网络安全市场暂以安全硬件为主。这主要由于,历史上我国网络安全支出以合规需求驱动,而在政府和大企业的预算体制下,安全硬件产品容易核算,因此导致我国网络安全支出硬件占比较高,软件占比少。从市场结构来看,根据2018年数据统计,我国网络安全市场结构中安全硬件占比接近一半,安全服务占比仅为14%,但占比呈现逐年提升的趋势。

  当前严峻的安全态势以及新兴技术的普及使得企业安全架构和管理变得更复杂,风险评估、安全管理咨询、安全托管服务等越发受重视,随着虚拟化及云服务理念的渗透,企业对于持续性的安全服务需求慢慢地增加,安全服务占比将逐渐提升。未来,随网络边界的扩张及模糊化,以及企业安全防护意识的提升,预计2021年网络安全服务市场占有率有望提升至两成。

  随着5G建设逐步推进,5G技术将融合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万物互联。依据相关预测,2030年5G间接拉动的GDP将达到3.6万亿元。按照产业间的关联关系测算,2020年,5G间接拉动GDP增长将超过4190亿元;2025年,间接拉动的GDP将达到2.1万亿元;2030年,5G间接拉动的GDP将增长到3.6万亿元。十年间,5G间接拉动GDP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4%。到2020年,中国或成为全世界最大5G市场。

  未来将加快5G市场布局,扩大商业规模。5G通信应用在政府、医院、学校、科研机构、企业等领域,对信息安全有着大量需求。

  2020年以来,各地加快布局5G,三大运营商也发布了5G建设规划。此前,三大运营商披露了2020年5G资本预算。据投资计划显示:三大运营商2020年将建50万个基站。其中,中国移动将新建25万个5G基站,另外,中国电信将与中国联通共建约25万个5G基站,覆盖全国所有地市级(含)以上城市。具体来看:

  科技改变支付,支付激活场景。数字支付主要应用场景为智慧零售、智慧缴费、智慧金融、智慧风控、智慧出行、智慧收银、智慧物流等。

  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爆发式发展以及消费模式的提档升级,零售业正上演着一场以智慧零售为主要内容的变革。2018年全球智能零售市场规模已突破100亿美元,预计到2023年,智能零售规模将增长至385亿美元,2018-2023年复合年增长率达到24.12%。

  自2017年智慧零售提出以来,国内智慧零售行业市场规模尚小,预计随有关技术的不断成熟,未来五年智慧零售行业市场规模将加速扩增。

  从智慧零售领域投融资情况去看,智慧零售行业在2015年深受资本青睐,投融资事件及金额分别为9件和63.72亿元。此后智慧零售领域投融资有所降温,投融资金额有所减少。2019年智慧零售领域投资事件7起,投融资金额为11.13亿元。

  随着移动网络的日益普及,线上化缴费成为主流,我国个人、企业及政务的数字便民缴费市场规模也不断创下新高。《中国便民缴费产业白皮书(2020)》统计显示,2019年我国个人缴费市场规模达到12.38万亿元,同比增长9%。其中,水、电、燃等传统缴费市场规模达到5.2万亿元,教育、物业、ETC等新兴缴费市场规模达7.18万亿元。移动支付场景不断丰富,线上缴费成为主流,传统缴费线上化程度持续增长,同比增长31%,新兴缴费线年中国便民缴费产业白皮书》预测,未来,在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引领下,便民缴费服务将在无感支付、智能收费等方面加大创新发展,数字便民缴费也将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来快速地发展阶段。

  智慧金融智慧金融通过智能化技术的综合应用,与零售、交通、医疗等产业形成密切联动效应,未来的金融服务将以“智慧化”的方式生产和提供,具备信息自动化处理、模型化决策和部分自决策相结合、智能化执行等特征,同时与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能生产等互相融合,形成新的金融生态圈。

  智慧金融的演进,大概能分为四个阶段:(1)金融信息化提供了金融基础设施的底层保障;(2)互联网金融提升使用者真实的体验、培育使用习惯;(3)金融科技让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与金融服务的结合成为可能;(4)智慧金融使技术与金融高度融合,促进相关生态发展。

  数字支付包括通过电子钱包进行的消费支付、金融支付、个人支付及其他支付交易。中国数字支付经过多年的创新发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17年中国数字支付交易规模126万亿元,2019年突破200万亿元。预计2025年中国数字支付交易规模将达412万亿元。

  从数字支付细分市场来看,个人支付市场占比较大,2019年个人支付交易规模114万亿元,占比56.7%。其次为消费支付,2019年交易规模46万亿元,占比22.9%。金融支付交易规模为37万亿元,占比18.4%。其他支付交易规模较小仅4万亿元,占比2.0%。随着理财及保险产品、消费行业蓬勃,预计2025年金融支付和消费支付占比将有所提升,分别达到34.7%、29.6%,相应的个人支付市场占有率将会降低,跌至35.0%。

  随着近年来数字支付市场慢慢地发展成熟,市场格局也逐步稳固。按支付规模计,支付宝约占有55%的市场占有率,腾讯旗下财付通约占有40%的市场占有率,形成双寡头垄断模式。

  • 跨境收款1天到账的银行产品财务和进销存管理的免费软件来了解一下 愉见财经 跨境收款1天到账的银行产品财务和进销存管理的免费软件来了解一下 愉见财经

    2023-11-24

  • 管家乐企业进销存的教程 管家乐企业进销存的教程

    2023-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