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页面:首页 > 成功案例 > 政企机构

从西安实践到全球方案:西安交大一附院以中国智慧改写肥胖诊疗格局

发布时间: 2025-08-19 10:57:29 |   作者: 政企机构

  从“西北第一胖”到“世界健康图景”,西安交大一附院肥胖与代谢性疾病研究中心打响肥胖阻击战。

  在现代社会疾驰的时代浪潮中,超重与肥胖正以隐形杀手之姿威胁人类健康。当体重指数(BMI)突破警戒线,当代谢紊乱的阴霾笼罩生命图景,当体重数字不再是简单刻度,而成为丈量生命质量的关键坐标时,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肥胖与代谢性疾病研究中心勇立医头,以创新的多学科协作破局传统诊疗壁垒,以前瞻的国际视野接轨全球防控前沿,以务实的本土智慧适配中国人群特征,在肥胖防控的医学疆域中,开拓出一条融合多学科协作精神与全周期管理理念的创新之路。

  面对肥胖这一涉及全身多系统的复杂疾病,单一学科的力量捉襟见肘。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全球健康研究院院长王友发教授介绍道:“2022年,西安交通大学国际肥胖与代谢性疾病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以此为依托,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肥胖与代谢性疾病研究中心于2024年9月应运而生,并于2025年3月4日世界肥胖日期间,进一步强化了多学科联合诊疗体系。如今,这支跨学科团队汇聚健康管理中心、体检中心、内分泌科、临床营养科、精神卫生科、儿科等多领域精锐力量,致力于为患者打造整合式诊疗服务、开展跨学科前沿研究、探索适配中国国情的慢病管理创新模式。”

  然而,多学科协作的推进之路并非坦途。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张谞丰直言:“在落地过程中,我们应该突破专家坐诊时间冲突、学术观点分歧等现实壁垒。”为此,中心建立了标准化的协作机制:固定每周至少1-2次多学科联合门诊时间,确保专家团队同步出诊;建立“指南为基、病例为纲”的讨论机制,每次会诊均以最新临床指南为依据,针对具体病例展开跨学科论证,在学术争鸣中凝聚最优诊疗共识,实现了医疗信息的高效互通与诊疗资源的精准整合。

  西安交通大学国际肥胖与代谢性疾病研究中心副主任崔巍教授进一步强调了多学科协作的战略价值:“体重管理绝非单一指标的调控,而是多种慢病防控的核心枢纽。通过多学科联合评估,既能实现肥胖相关疾病的同步干预,又能从整体视角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特别的重要的是,中心将基层社区医生纳入协作网络,构建‘三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层管理体系,通过这种立体化、网格化的管理模式,真正将精准防控的理念渗透到慢病管理的每个环节。”

  经过多年深耕,肥胖与代谢性疾病研究中心在科研创新与临床转化领域结出累累硕果。

  王友发教授与张谞丰教授特别提及医院于2024年获批的国家卫健委“四大慢病”重大科学技术项目——“运动干预和肥胖防控的临床研究”。该项目以三大板块六大课题为框架,聚焦四大核心任务:搭建全国资源数据共享平台、开展多中心队列研究、推进肥胖的多中心治疗研究,以及研发智能化干预方案与可穿戴设备。作为项目牵头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度参与项目的整一个流程,尤其在多中心肥胖治疗方案优化及智能干预设备研发领域承担核心任务。王友发院长强调:“该项目不仅推动全院形成了慢性病防控的协同网络,更通过整合医疗资源,构建了‘科研-临床-管理’三位一体的创新范式。”

  在临床转化层面,中心于2022年9月开设国内第三家“生活方式门诊”,为体检发现的超重人群提供精准干预。门诊推出的“生活方式干预包”包含膳食指南、运动处方、随访计划及指标监测手册,形成“评估-干预-追踪”的闭环管理。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减重外科团队自2011年为“西北第一胖”成功实施首例减重手术以来,一直在进步,目前团队已形成涵盖袖状胃切除、胃旁路术、OAGB及 SADI-S等术式的完整体系,年手术量近400例,在西北地区名列前茅。团队不仅严格把握减重手术的适应证和术后管理,还不停地改进革新,率先开展“单孔腹腔镜”微创技术,将传统3-4孔手术升级为单一切口,显著减少了患者创伤。

  从国家级科研项目到临床技术革新,中心以“科研赋能临床”的模式,正将肥胖防控的“西安方案”转化为惠及更多患者的健康福祉。

  在肥胖防控领域,分层管理与个性化治疗如同精准导航的“双引擎”——前者基于科学标准对不同人群进行风险分级,后者则针对个体差异制定干预方案,二者协同发力才能打破肥胖治疗困局。

  针对不同人群,中心会实施分层分类管理。崔巍教授提到,我们会根据BMI、年龄、内脏脂肪分布、代谢指标、合并症、并发症等,对患者做综合、分层评估。例如,对于青少年,要侧重生长发育与生活方式调整;对于老年人,则关注“健康的体重”,特别是肌肉质量和骨骼健康;对于合并不同疾病的患者,则会联合相应专科。随后,崔巍教授分享了两个典型案例:一名因肥胖(BMI 37kg/m²)导致厌学的16岁中学生,通过饮食干预、心理疏导和药物[包括二甲双胍和新型减重药物(减重版司美格鲁肽)]成功减重并重返校园;另一名BMI高达40kg/m²合并多种代谢疾病的30岁患者,通过“三师共管”(医师、营养师、健康管理师)和药物医治显著改善了健康状况。

  至于减重方式的选择,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减重代谢外科中心主任杨威教授指出:“减重药物和减重手术是体重管理的重要的手段,二者互相补充、相辅相成。例如,对于极高BMI或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新型减重药物(如司美格鲁肽)可作为术前准备,降低手术风险;减重手术后,若患者出现复胖,药物也可作为补充治疗。另外,术后长期随访,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小习惯,对于维持减重效果至关重要。”

  为推动肥胖防控知识普惠大众,中心在日常繁忙的诊疗工作之外,还积极开展多样化的义诊与宣教活动。张谞丰院长提到,肥胖与代谢性疾病研究中心的义诊活动分为大型和小型、院内和院外。大型义诊每季度开展一次,在院内广场或深入社区、学校举办;小型宣教活动则每周会进行,由各相关学科组织。

  此外,中心专家团队积极打破传播边界,通过电视台健康栏目、广播专题访谈、平面媒体专栏、公众号等渠道,定期推送科普内容,形成“线下义诊+线上传播”的立体宣教网络,让科学减重的理念突破地域与年龄限制,真正融入大众日常生活。

  依托西安交通大学国际肥胖与代谢性疾病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肥胖与代谢性疾病研究中心正以全球化视野擘画发展蓝图。

  王友发院长表示:“中心自成立之初便锚定国际合作坐标,与世界卫生组织、世界肥胖联盟、世界糖尿病联盟等顶级机构建立战略协作。我们坚持‘双向赋能’原则——既系统引入欧美成熟的肥胖诊疗体系,又结合中国人群代谢特征与医疗资源分布特点,完成本土化适配改良。同时,我们会把中国在基层肥胖防控领域的创新实践,通过‘一带一路’政策向全球输出。未来,我们的目标是建成国内顶级的肥胖诊疗中心,以体重管理、肥胖防控、健康生活方式为重要抓手,立足西部、辐射全国、走向国际,引领国内外减重领域的发展。”

  总之,从多学科协作的临床突破到科研创新的成果转化,从西北基层的防控实践到全球健康的深度参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肥胖与代谢性疾病研究中心正以“中国智慧”破解全球肥胖难题,在健康中国2035的蓝图上,勾勒出代谢性疾病防控的“西安范式”。

  在肥胖与代谢性疾病交织的医学迷宫中,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用“中国智慧”绘制着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特色的诊疗地图。当更多BMI曲线回归健康轨迹,当更多代谢指标重获平衡韵律,当更多生命质量因科学管理而重焕光彩,这座矗立在西北的医学高地,终将成为全世界肥胖防控坐标系中不可或缺的“西安坐标”——既守护着十三朝古都的健康脉搏,更向世界传递着东方文明在代谢疾病防治领域的创新答案。

  展望未来,随着“中国方案”的持续深化与全球共享,我们有理由相信,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代表的中国力量,将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征程中,为终结肥胖流行贡献更强大的智慧与力量。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全球健康研究院院长、国际肥胖与代谢性疾病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中国营养学会肥胖防控分会主委、中华预防医学会行为健康分会和全球卫生分会副主委、中国营养科学界首席专家;中国科学技术创新2030“癌症、心脑血管、呼吸和代谢性疾病防治研究”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

  2024年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顶级科学家”,全球排名第4130位,营养领域全球第37名,中国第1名;临床医学领域中国第14名,大陆地区第8名。

  曾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全球儿童肥胖研究中心主任、纽约州立大学系主任、美国营养学会营养流行病分会会长、北美华人营养学会会长、北美肥胖学会儿童肥胖分会会长、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的咨询专家等。

  长期开展肥胖和慢性病防控研究,累计获得科研经费约3500万美元;主持多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包括一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资助的1607万美元的国际儿童肥胖防控国际合作项目(含200余万美元的中国子课题)。在

  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学者”,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A类),陕西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陕西省重点科学技术创新团队负责人,美国匹兹堡大学联合培养博士,俄亥俄州立大学访问学者。

  兼任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委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肝胆青年专家工作组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肝胆胰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陕西省抗癌协会腹膜后肿瘤与复发转移性肝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肿瘤防治联盟陕西省肝癌防治联盟常委兼秘书等。

  致力于肝胆胰外科与肝脏移植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医工结合外科技术创新及医疗设施研发。开展系列肝胆胰肿瘤国际多中心研究、磁外科临床技术创新推广和肝脏疾病性别差异机制研究工作。

  《Diabetes, Obesity and Metabolism》, 《加拿大糖尿病杂志》,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审稿专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 跨境收款1天到账的银行产品财务和进销存管理的免费软件来了解一下 愉见财经 跨境收款1天到账的银行产品财务和进销存管理的免费软件来了解一下 愉见财经

    2023-11-24

  • 管家乐企业进销存的教程 管家乐企业进销存的教程

    2023-11-25